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
最近两个月PMI指数回升的行业明显增多,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已有过半数的行业回升到50%以上。新出口订单指数最近三个月持续回升,11月达到50.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今年下半年首次回升到50%以上。
四季度经济回升已成定局针对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情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11月份PMI指数继续小幅回升,预示未来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小幅温和回升。交通银行则更为看好全年的经济形势,预计2012年全年GDP实际增速在7.8%左右。一落一起间,PMI指数的变化折射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渐起效,以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内生动力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改善。12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6%,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随着近两个月PMI的稳步回升,中国经济这一逐季回落态势在四季度已发生扭转。
相对而言,生产指数为52.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增长态势,增速继续加快。其中,积压订单指数回升明显,升幅超过1个百分点。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优化收入划分和财力配置。
在总体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改革与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各级政府的收入划分和支出责任。二是实施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税政策。同时,结合推进税制改革,按照税种属性和经济效率等基本原则,研究进一步理顺政府间收入划分,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健全财政体制,既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转移支付是实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利益补偿机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格局。
四是加快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结合上述税收制度的改革完善,将财产行为类有关税收作为地方税体系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加地方税收收入,进一步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安排使用收入的自主性、编制预算的完整性和加强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健全科学规范、注重绩效的预算管理制度,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初步建立起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选择防治任务繁重、技术标准成熟的税目开征环境保护税,逐步扩大征收范围,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因地制宜深化乡财县管改革。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个人收入申报和财产登记、信息沟通等社会征信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将固定性、经常性所得作为综合所得按年计算征税,将资本所得和临时性、偶然性所得作为分类所得按次计算征税,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整和完善了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税收制度。
根据适当提高社会保障统筹级次的要求,健全社会保障筹资机制。要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的完整性、透明度和有效性。
对于一般地方税税种,在中央统一立法的基础上,赋予省级人民政府税目税率调整权、减免税权,并允许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实施细则或具体实施办法。力争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支出责任划分方面尽快取得明显进展。
党的十七大以来,通过深化改革,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规范,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健全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收制度,积极推进地方税改革。进一步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优先安排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公共文化、农业水利、城乡社区、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事权和支出责任清晰是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重要前提。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健全。
三、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税收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提高转移支付补助系数,逐步补足地方标准收支缺口。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完善了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在财政体制逐步健全、财政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重点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有力推动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正税清费和分类规范原则,继续清理整合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二是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这是实现省以下各级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客观需要。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将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其他矿产资源等提高从量计征税额,并适时将水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支持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四是加快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二是优化转移支付结构。
属于中央委托事务,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足额安排资金。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一、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统筹运用好公共资源。
一是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各级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因地制宜深化乡财县管改革。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完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按照强化税收、规范收费的原则,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税收制度先后进行了多次调整,税收收入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在总体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改革与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各级政府的收入划分和支出责任。
要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的完整性、透明度和有效性。健全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
中央集中管理中央税、共享税的立法权、税种开征停征权、税目税率调整权、减免税权等,以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二是实施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税政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